《阿黛尔的生活》 

类型:爱情片 


《阿黛尔的生活》是改编自法国作家朱莉·马洛的漫画《蓝色是一种暖色调》 ,由阿布戴· 柯西胥执导, 蕾雅· 赛杜、 阿黛尔· 艾克阿切波洛斯主演的爱情电影。影片讲述年仅 15 岁的阿黛尔原本有着普通的人生,她有着帅气的男友自己的爱好,谁知一晚在街头偶遇一位蓝发女孩后,两人的同性之爱不可抑制地爆发了,而这段感情也彻底颠覆了她们两人生活。 

 该片于 2013 年 10 月 9 日在法国上映,10 月 25 日在北美上映。故事主角是 15 岁的女孩阿黛尔,她有一个帅气的同学男友托马斯,但托马斯并没有走进她的心。 某晚她在街头意外遇到一个美丽的蓝发女孩艾玛后, 第一次体验到小鹿乱撞般的怦然心动。 而当阿黛尔忐忑不安的走进一家同志酒吧, 发现艾玛正在那儿等着她了。女孩们的彼此靠近让阿黛尔的青春期变得复杂起来。 

▪  制作人:阿布戴·柯西胥 

▪  导演:阿布戴·柯西胥 

▪   副导演(助理) :Roxane  Guiga;Bahijja  El  Amrani;Julie  Grumbach 

▪  编剧:Julie  Maroh;阿布戴·柯西胥;杰哈莉·拉克洛斯 

▪   摄影:Sofian  El  Fani 

▪   剪辑:杰哈莉·拉克洛斯/Ghalia  Lacroix;Albertine  Lastera;Camille Toubkis 

▪   选角导演:Sophie  Blanvillain;Bahijja  El  Amrani 

▪   美术设计:Julia  Lemaire 

 1、改编自法国作家朱莉·马洛的漫画《蓝色是一种暖色调》 。原著中主角的名字叫做克莱芒蒂娜,被改成阿黛尔  ,与演员名字一致。这个名字在阿拉伯语里阿黛尔是“公平”的意思。 

2、影片在戛纳获奖在全世界特别是法国的媒体上引起很大轰动。而之后没过多久,法国总统就签署了承认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法案。在主演蕾雅·塞杜看来,影片从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。 

3、影片中长达十分钟的情色镜头以假乱真,在观众看来惊世骇俗,在演员演起来也是犹如地狱。这场戏光是拍摄就花去了 10 天时间。两位演员深感来自导演的压迫和折磨,并表示今后不会再同柯西胥合作。 

4、扮演艾玛的蕾亚·赛杜是一早就选定的演员,在柯西胥看来,她身上有种流浪、浪漫和忧郁的气质,对待世界和生命有着淡然的态度。 

5、剧组为寻找扮演阿黛尔的人选举行了大型的海选,然而阿黛尔·艾克萨勒霍布洛斯一出现就让导演认为非她莫属——“她张开嘴巴、咀嚼的样子,有她自己的风格”而嘴巴是电影中非常重要的元素。 

 创作背景 

 电影部分改编自朱莉·马洛的漫画《蓝色是一种暖色调》 ,它混合了导演阿布戴·柯西胥曾经想拍的一部电影的概念。2003 年的《躲闪》之后,阿布戴·柯西胥曾想拍一个法国女教师热爱教学的故事。 阿布戴· 柯西胥对于发展女性角色热爱某种职业的角色很有兴趣, 通过这种故事来描述女性的热情。 同时这位女教师的职业也对其私生活产生影响,比如爱情、亲人逝去、与男友分手等。为此阿布戴·柯西胥和很多真正的老师见过面,在制作《躲闪》期间阿布戴·柯西胥被他们的职业热情所打动。他们是真正的艺术家,对阅读、绘画和写作都有着自己的观念。不过到最后,阿布戴·柯西胥的剧本都没成形。直到看了这部漫画,阿

布戴· 柯西胥觉得将两位女性之间的故事和年轻女孩变为教师的故事结合, 会是不错的主意。 

 拍摄过程 

 电影要做的就是尽量拍摄美丽的画面, 就像制作绘画、 雕塑一般拍摄这些场景。花了很多时间布光,让两位演员看起来足够漂亮,然后让两人与生俱来的身体律动接管剩下的一切。如何掌握性爱尺度,阿布戴·柯西胥觉得唯一标准就是美学观点上的漂亮。阿布戴·柯西胥尝试了很多方式,认真工作、进行充分的讨论,到最后剧组的讨论是没有界限的。其实拍摄过程没那么重要,起码没有那些自然优美的画面展现出来重要。 

 影片几乎乱真的女性情色戏的确令人印象深刻, 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充满激情、处理老道的爱情故事。 

 凭借两位女主惊艳的表演, 影片女同恋情题材上开辟了新的领域; 不过卧室戏份却内涵丰富、意味深长,在感情和心理上都给人以触动。 


 影片重塑了你对一见倾心的魔力的认识,同时也放大了你对这结果的惧怕;爱,就像闪电一样,能照亮黑暗,也能付之一炬。 

 或许只有在法国生活过, 才能体会 《阿黛尔的生活》 真正的意义, 不在爱情,不在女同,更不在性,而是那条看不见却隐隐存在的阶层鸿沟。影片中有真实且熟悉的校园生活,三个小时的影像记录中,最忠实的,就在于看似漫不经心的对话。导演暗下省略语:爱好阅读的普通女孩,与受艺术熏陶的拉拉之间,其实隔着一百个萨冈。 《阿黛尔的生活》之所以能问鼎金棕榈,入围各家年度 Top10,除了女孩爱情历险的内心经历,更是爱过之后的外部残酷。与男人和吃醋无关,这些表面上的温暖和迷恋,只不过是阳光下另一个美好的谎言罢了。 


 不同于中式追忆青春,日式残酷青春,美式炫耀青春,在法国导演这儿,青春是涂满浪漫和激情的禁果,尝过就很好,不因力有未尽而追悔,也不因物是人非而遗憾。阿黛尔跟艾玛笑着寒暄,哭着离去,仿佛在璀璨中死去,又在涅槃中再生。 返观片名, 一切最终都要服膺于生活: 生活驱驰人们在固定的框范里周旋,并没有施予太多僭越的可能。 阿黛尔没像原著那样患上绝症, 她只是把艾玛洗褪了的蓝穿在身上,在心底留下一簇蓝色火焰,这是她的生命之光、欲念之火,曾渡她探入命中蜃景,证明在湮没人海、庸碌一生以前,她曾努力活得丰盛。 

 《阿黛尔的生活》讲述了一个狂热、丰富、让人精疲力竭的爱情故事,记录了一个年轻女人从好奇到心碎的心路历程, 源于她对一个比她略为年长的女人的依恋, 既痛彻心扉又充满喜悦。 虽然片中有很多哭泣和叹息, 但是导演阿布戴· 柯

西胥采用的不是伤感夸张的拍摄手法,而更像气象学手法。他研究雷达,察看地平线,寻找令人激动的天气模式,然后冲进狂风,带着观众穿过猛烈的大风和击打灵魂的暴风。 不过这部电影关注的重点绝对是当代, 它的成就无疑在电影方面。柯西胥让我们沉浸在 21 世纪法国的日常生活中,包括学校、政治、美食、美酒和性爱,阐明了觉醒的意识带来的折磨与狂喜。 

 其实整部电影看下来,感觉倒未必是在讲同性情感,而是无关性别。对阿黛尔来说,她本来就不是一个坚定的同性恋或异性恋,总是会被独特的人所吸引,不管对方是男是女。 所以她并不是喜欢女人, 只是爱上了这个叫艾玛的特别的女

人。电影最后,她穿一身蓝色裙子去参加艾玛的画展,她在空间里流连忘返,不禁让人猜测,那时的她是否是在一幅幅画作中寻找自己的影子。 


 《阿黛尔的生活》 从内容上来说, 这个故事有着非常深刻而复杂的社会背景。除了北非移民在法国的生存状态表达, 该片还涉及当下法国同性婚姻合法化运动,以及青春少女的叛逆,爱情和成长的主题。其内涵足以让影评人得出各种解读。

除此之外,该片在影像表达方面也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,尤其是该片的摄影,异常细腻生动。全片一半以上都是两位主角的特写,还有大段大段的超长镜头。好在两位女孩长得并不难看, 否则很难想像一张脸那么长时间充斥在镜头前。 


 《阿黛尔的生活》像是篇散文,而非记叙文。女孩人生最美好的那几年,劈过腿、失过身、深爱过、搅过基,再用与旧爱短暂重逢、背身离开的做法,来终结一段念想,有遗憾却也不失精彩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 《阿黛尔的生活》讲的不止是阿黛尔, 所有女人都能从中或多或少找到自己的影子, 片子的基调哀而不伤,这其实是一部关于女人的半生的情感纪录片。